根尖囊肿可能由龋齿未治疗、牙髓坏死、根尖周炎、细菌感染、创伤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根管治疗、囊肿摘除术、抗生素治疗、牙体修复、定期口腔检查等方式干预。
1、龋齿未治疗:
龋齿破坏牙釉质和牙本质后未及时充填,细菌侵入牙髓导致炎症扩散至根尖区,局部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囊腔。日常需通过巴氏刷牙法清洁患牙,避免食用黏性高糖食物。
2、牙髓坏死:
牙髓因龋坏或外伤失去活力后,坏死物质通过根尖孔刺激周围组织,引发慢性肉芽肿并逐渐囊性变。建议每半年进行牙髓电活力测试,早期发现可采取活髓切断术保存部分牙髓功能。
3、根尖周炎:
急性根尖周炎未彻底治疗转为慢性炎症时,根尖区形成含有胆固醇结晶的囊性病变。表现为咬合痛、牙龈瘘管,需配合头孢氨苄、甲硝唑、克林霉素等药物控制感染。
4、细菌感染:
变异链球菌和普氏菌等厌氧菌混合感染可导致根尖区骨质吸收,囊壁内衬上皮细胞持续分泌囊液。可能与糖尿病、免疫低下等系统性疾病有关,通常伴随颌骨膨隆、牙齿松动症状。
5、创伤因素:
牙齿受到外力撞击后根尖血管断裂,血运障碍引发局部组织变性,形成创伤性根尖囊肿。青少年运动时建议佩戴防护牙托,已发生牙冠折裂需尽快进行断冠粘接。
日常增加乳制品和绿叶蔬菜摄入补充钙质,采用改良Stillman刷牙法清洁牙龈沟,避免用患牙啃咬硬物。囊肿直径超过1cm或导致颌骨病理性骨折时需手术干预,术后三个月复查CBCT评估骨修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