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瘢痕憩室可能由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缝合技术不当、子宫内膜异位、多次剖宫产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超声检查、宫腔镜、MRI等方式诊断。
1、形态特征:
剖宫产瘢痕憩室多呈囊袋状或楔形凹陷,位于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憩室深度通常超过2毫米,开口宽度不一,内壁可能附着陈旧性积血或坏死组织。部分憩室与宫腔相通,导致经血滞留。
2、影像表现:
经阴道超声显示为子宫肌层不连续的低回声区,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憩室立体结构。宫腔镜检查可见暗红色囊腔,黏膜充血水肿。MRI的T2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囊状病灶,能准确测量憩室与膀胱间距。
3、伴随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经期延长超过10天、褐色分泌物淋漓不尽、性交后出血。可能与憩室内膜炎症或经血排出不畅有关。部分患者出现下腹坠胀感,严重者继发不孕或瘢痕妊娠。
4、病理变化:
显微镜下可见憩室壁肌纤维断裂、胶原纤维增生,局部血管分布异常。瘢痕组织内常见慢性炎细胞浸润,内膜腺体萎缩或增生并存。这种病理改变导致组织弹性下降,形成薄弱区。
5、分级标准:
根据憩室残余肌层厚度分为三度:Ⅰ度肌层>3mm、Ⅱ度1-3mm、Ⅲ度<1mm。Viana分级则依据憩室体积占子宫比例划分,超过50%为重度,需警惕子宫破裂风险。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增加腹压,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饮食多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和维生素C猕猴桃、西兰花,促进胶原合成。术后6个月内避免负重超过5公斤,定期复查超声监测憩室变化。出现异常出血或腹痛加剧需及时就诊,必要时考虑宫腔镜修补术或腹腔镜瘢痕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