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过敏原检测及肺功能检查,主要方法包括病史采集、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和呼气峰流速监测。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发作性喘息、胸闷或咳嗽症状与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的时间关联性,了解家族过敏史及个人特应性体质。典型表现为夜间或清晨加重的可逆性气流受限,症状缓解后肺功能可恢复正常。
2、皮肤点刺试验:
在前臂皮肤滴注常见过敏原提取液后点刺,15-20分钟观察风团反应。该方法能快速筛查尘螨、霉菌、宠物皮屑等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其致病性。
3、血清IgE检测:
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液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水平,适用于皮肤试验禁忌者如严重湿疹患者。检测范围涵盖食物性、吸入性过敏原共20-30种,数值越高提示过敏可能性越大。
4、支气管激发试验:
在控制环境下让患者吸入乙酰甲胆碱或过敏原提取物,监测FEV1下降≥20%为阳性。该检查能直接证实气道高反应性,但需在肺功能正常且无症状期进行,严重哮喘发作期禁用。
5、呼气峰流速监测:
患者每日早晚用峰流速仪测量最大呼气流量,记录2-4周数据。昼夜变异率>20%或治疗后改善>15%支持哮喘诊断,适用于儿童及家庭病情监测。
确诊后建议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品并使用防螨罩,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可进行游泳、太极等增强呼吸肌功能的运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急性发作时需立即使用医生处方的支气管扩张剂,并定期复查调整控制药物方案。合并过敏性鼻炎者需同步治疗上呼吸道症状,减少鼻后滴漏诱发的气道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