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盆底功能障碍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05-25 11:20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盆底功能障碍是指盆底肌肉、韧带等支持结构受损导致的控尿、控便或盆腔器官位置异常,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

1、肌肉损伤:

妊娠分娩是主要诱因,胎儿经产道娩出时可能造成盆底肌撕裂或神经损伤。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压增高行为也会导致肌肉弹性下降。凯格尔运动可增强肌肉力量,重度损伤需生物反馈治疗。

2、韧带松弛:

雌激素水平下降如绝经后会使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盆底韧带支撑力减弱。表现为阴道前壁膨出或子宫脱垂。局部雌激素软膏可改善黏膜厚度,严重脱垂需采用子宫托或骶棘韧带固定术。

3、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影响盆底神经传导,导致膀胱收缩无力或直肠感觉减退。表现为排尿困难或大便失禁。需控制原发病,间歇导尿和肛门括约肌训练可缓解症状。

4、慢性炎症:

长期盆腔炎或反复尿路感染可能引发盆底筋膜粘连,影响器官活动度。常伴随下腹坠胀感及排尿疼痛。物理治疗如磁刺激可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需手术松解粘连组织。

5、先天缺陷:

结缔组织发育异常如马凡综合征患者盆底支持结构天生薄弱,年轻时即可出现症状。需避免重体力劳动,定制个体化康复方案,必要时采用网片植入加强支撑。

日常建议保持BMI在18.5-23.9之间,避免提重物超过3公斤;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至每日25-30克预防便秘;每周进行3次盆底肌训练每次收缩10秒放松10秒,重复15组;游泳和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增强核心肌群协同作用。出现咳嗽漏尿或下体异物感持续两周以上时应尽早就诊。

上一篇:减肥减的掉头发掉的厉害为什么会这样 下一篇:过敏性哮喘如何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