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回流受阻是指血液从外周静脉向心脏回流的通路发生障碍,可能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受压、静脉瓣功能不全、肿瘤压迫或妊娠子宫压迫等因素引起。
1、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回流受阻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性阻塞静脉管腔,同时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静脉壁水肿,进一步加重回流障碍。典型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及皮肤温度升高,需通过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溶栓治疗如尿激酶解除梗阻。
2、静脉受压:
外部压迫可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常见于腹腔肿瘤压迫下腔静脉、纵隔肿瘤压迫上腔静脉等情况。临床表现为受压静脉引流区域水肿,如布加综合征可见腹水、肝肿大。解除压迫需处理原发病,必要时行血管支架置入术。
3、静脉瓣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时,血液逆流增加静脉内压力,长期可导致静脉曲张。表现为下肢沉重感、踝部水肿,久站后加重。治疗包括穿戴弹力袜、硬化剂注射和静脉高位结扎术。
4、肿瘤压迫:
恶性肿瘤直接浸润或淋巴结转移压迫静脉时,可造成进行性加重的回流障碍。如肺癌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颈部水肿,盆腔肿瘤压迫髂静脉导致下肢肿胀。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后采取放疗、化疗或姑息性手术。
5、妊娠子宫压迫:
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宫可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表现为双下肢水肿,平卧位时加重。建议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压迫,分娩后症状通常自行缓解。
对于静脉回流受阻患者,日常应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以减少水钠潴留,适量补充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规律进行踝泵运动、步行等低强度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泵作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栓脱落。出现进行性水肿、呼吸困难或胸痛等肺栓塞征兆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