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丝菌病通常无法自愈,需规范抗真菌治疗。该病由申克孢子丝菌感染引起,皮肤外伤后接触土壤、腐木等污染物为主要传播途径,放任不治可能导致慢性溃疡或淋巴管扩散。
一、局限性皮肤型孢子丝菌病:
表现为无痛性红色结节或溃疡,病灶多局限于四肢。早期使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口服抗真菌药物3-6个月可治愈,治愈率超过90%。治疗期间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
二、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
沿淋巴管出现串珠状皮下结节,可能伴随局部淋巴结肿大。需延长抗真菌疗程至6-12个月,严重者需联合两性霉素B静脉给药。此型未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永久性淋巴管损伤。
三、播散型孢子丝菌病:
多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病菌可侵袭肺部、骨骼或中枢神经系统。必须住院进行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的强化治疗,后期需长期维持用药防止复发。
日常应穿戴手套处理园艺工作,皮肤破损后立即用碘伏消毒。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如鱼类、豆制品;避免饮酒以免影响药物代谢。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肝功能,适度进行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需防止患肢过度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