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质疏松可以控制但难以完全治愈。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能有效延缓骨量流失、降低骨折风险。
一、疾病分期与治疗目标:
早期骨质疏松表现为骨密度降低但无骨折,此时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中期可能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需药物联合康复治疗。晚期多发骨折时以缓解疼痛、预防再骨折为主。临床常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3补充基础营养。严重椎体骨折可考虑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
二、日常管理要点:
每日摄入300ml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搭配豆制品、深绿色蔬菜补充钙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晒太阳2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选择太极、八段锦等低冲击运动增强骨骼应力。居家环境需移除地毯、增设扶手,避免跌倒风险。每半年监测骨密度变化,服药患者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骨质疏松是衰老伴随的慢性进展性疾病,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除规范用药外,建议子女协助老人完成防跌倒家居改造,社区可组织集体健步走活动增强社交支持。冬季注意关节保暖,疼痛发作时可使用脉冲电磁场治疗仪缓解症状。保持积极心态对疾病控制同样重要,参与兴趣小组能减少因活动受限导致的抑郁倾向。营养师指导下的地中海饮食模式对维持骨骼健康有明确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