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吞咽困难可通过调整进食姿势、改变食物性状、加强口腔护理、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吞咽功能训练等方式预防。吞咽困难可能由肌肉退化、神经系统病变、咽喉结构异常、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等引起。
1、调整进食姿势:
进食时保持上身直立,头部稍向前倾,避免仰头姿势。餐后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使用防滑餐垫固定餐具。严重者可选择90度端坐位,下巴内收至胸前,该体位能减少食物误入气道的风险。存在偏瘫的老年人建议健侧卧位进食。
2、改变食物性状:
将固体食物加工至软烂或泥状,液体食物可添加增稠剂调整至蜂蜜样稠度。避免粘性大的年糕、汤圆等食物,剔除肉类中的筋膜和骨头。采用小分量多餐次进食模式,每口食物量控制在5毫升左右。可使用特殊设计的防洒漏餐具辅助进食。
3、加强口腔护理:
每日进行2次口腔清洁,餐后使用软毛牙刷清洁牙齿和舌面。佩戴义齿者需定期调整假牙贴合度,睡前必须取下清洗。可进行鼓腮、抿唇等面部肌肉训练,用冰棉签刺激口腔黏膜提升敏感度。干燥综合征患者需使用人工唾液保持湿润。
4、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帕金森病、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调整可能引起口干的精神类药物。糖尿病患者需稳定血糖预防神经病变,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规范使用抑酸药物。定期评估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肿大压迫食管时需及时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改善通气功能。
3、定期功能训练:
进行门德尔松手法训练喉部上抬动作,每天3组每组10次。练习空吞咽和用力吞咽交替进行,强化咽部肌肉协调性。用吸管吹水泡训练呼吸控制能力,吹气球锻炼肺活量。冷热交替刺激颈部皮肤提升吞咽反射敏感度,必要时由康复师指导使用电刺激治疗。
建议老年人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1500毫升饮水,优先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蛋羹等易消化食物。可进行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肌力,避免穿着过紧的领口衣物。家属需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定期陪同进行吞咽功能筛查。出现反复呛咳、进食时间延长、体重下降等情况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或康复医学科,通过吞咽造影检查评估功能障碍程度,必要时采用球囊扩张术等治疗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