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可通过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药物治疗、牙周翻瓣术、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等方式治疗。牙周炎通常由牙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咬合创伤、内分泌紊乱、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
1、龈上洁治术
龈上洁治术是清除牙龈边缘以上牙结石和菌斑的基础治疗方式,适用于轻度牙周炎。通过超声波或手工器械去除牙面沉积物,能有效缓解牙龈出血和红肿。治疗后需配合口腔卫生指导,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该操作无创且恢复快,但无法处理深层牙周袋内感染。
2、龈下刮治术
龈下刮治术针对牙周袋深度超过3毫米的中度牙周炎,需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采用特殊器械清除牙根面附着的菌斑和牙石,同时平整受感染的根面。该治疗可能伴随短暂牙齿敏感,术后需使用抗菌漱口水。对于深牙周袋患者,可能需要分次完成全口治疗。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手段,常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片、西吡氯铵含漱液等。局部用药可直接作用于牙周袋,抑制厌氧菌生长。全身用药适用于伴全身性疾病或急性感染患者,但需警惕抗生素耐药性。药物治疗不能替代机械清创,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4、牙周翻瓣术
牙周翻瓣术适用于深牙周袋和骨缺损患者,通过手术翻开牙龈瓣彻底清创。术中可同期进行骨缺损修整或植骨材料填充,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术后需缝合创口并佩戴牙周保护剂,愈合期约2-3周。该手术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可能出现术后牙龈退缩等并发症。
5、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利用生物膜隔离牙龈上皮,选择性促进牙周膜细胞生长。适用于垂直型骨缺损,常与植骨材料联合使用。术后需严格维护口腔卫生,避免早期膜暴露。该技术对三壁骨缺损效果显著,但费用较高且存在手术失败概率。
牙周炎患者日常应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及间隙刷清洁牙齿,戒烟并控制血糖。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专业洁治,避免进食过硬或过黏食物。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孕妇应注意激素变化对牙周的影响。出现牙齿松动或牙龈脓肿时须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牙齿脱落。长期维护期治疗对防止复发至关重要,需建立个性化的口腔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