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早期具有传染性。病毒性肝炎在潜伏期和发病初期即可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具体传染性强度与肝炎类型相关。
1、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特点:
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潜伏期末期和黄疸出现前传染性最强。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病毒载量高低直接影响传染风险。早期患者血液中病毒复制活跃时,即使无症状也可能具备传染性。
2、非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
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非传染性肝炎不会通过接触传播。但需注意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病毒性肝炎合并情况,需通过血清学检测明确病因。
日常预防需根据肝炎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性生活使用防护措施。家庭成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戴手套。保持餐具煮沸消毒、食物充分加热,饭前便后规范洗手。合理膳食需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限制高脂饮食,绝对戒酒。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肝功能与病毒载量,出现乏力加重、皮肤黄染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