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憩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发热及便血,多数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
1、腹痛:
腹痛是结肠憩室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位于左下腹,呈持续性或阵发性钝痛,可能与憩室炎症或肠壁张力增加有关。疼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绞痛不等,进食后可能加重。部分患者伴随局部压痛,按压时疼痛感明显。
2、腹胀:
肠道气体和内容物滞留可引起腹胀感,尤其在憩室炎发作期更明显。患者常描述腹部有压迫感或饱胀感,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或减弱。腹胀程度与憩室数量及肠道功能紊乱相关。
3、排便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或排便频率异常。憩室影响肠道蠕动功能时,粪便性状可能变细或呈颗粒状。严重时可出现里急后重感,但无实际排便需求。
4、发热:
当憩室合并感染时,体温可升至38℃以上,多提示憩室炎急性发作。发热常伴随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持续发热需警惕脓肿形成等并发症。
5、便血:
憩室周围血管破裂可能导致便血,通常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出血量从便潜血阳性到大量血便不等。大量出血多见于憩室颈部血管侵蚀,需紧急处理。
建议结肠憩室患者保持高纤维饮食,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如燕麦、糙米、苹果等,同时避免坚果、种子等可能滞留憩室的食物。规律进行步行、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便血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定期肠镜检查可监测憩室变化,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筛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