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胸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神经压迫症状等,具体可分为早期不适、进展期功能障碍和严重并发症三个阶段。
1、胸背部疼痛:
早期典型症状为胸椎区域钝痛或酸痛,久坐、久站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可缓解。疼痛可能向肋间放射,形成束带样痛感。部分患者晨起时出现背部僵硬,活动后减轻,这与胸椎小关节紊乱或肌肉劳损相关。
2、活动受限:
胸椎活动度下降是进展期主要表现,患者转身、弯腰时疼痛加剧,严重时影响深呼吸。胸椎生理曲度异常如驼背畸形会导致椎间关节退变加速,可能伴随关节弹响或摩擦感。
3、神经根症状:
胸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压迫神经根时,可产生沿肋间神经分布的放射性疼痛,表现为胸前区、侧胸壁刺痛或灼烧感。部分患者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或麻木,咳嗽、打喷嚏时症状加重。
4、内脏牵涉痛:
上胸椎病变可能引发类似心绞痛的胸前区闷痛,中下胸椎问题易被误诊为胆囊炎或胃痛。这种牵涉痛源于脊神经与内脏神经的传导通路交叉,但无器质性内脏病变。
5、脊髓压迫征:
严重胸椎管狭窄或占位性病变可能导致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脊髓压迫症状。这种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干预以避免不可逆神经损伤。
胸椎病患者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建议每1小时起身活动并进行胸椎伸展练习。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增强背部肌肉力量,睡眠时选择中等硬度床垫。饮食需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如牛奶、深绿色蔬菜等,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脊柱负荷。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麻木、肌力下降或二便异常,需立即就诊排除严重脊髓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