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婴儿出生时谁第一个抱很重要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21 13:29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婴儿出生时第一个抱的人并不直接影响健康,但需注意卫生安全和情感安抚。关键因素主要有操作者手部清洁、抱姿正确性、环境温度适、新生儿体温稳定、母婴早期接触必要性。

1、手部清洁:

接触新生儿前必须严格洗手消毒。成人手部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B族链球菌等病原体可能通过皮肤接触引发新生儿感染。建议使用含氯己定的消毒液清洁双手,特别需注意指甲缝和腕部清洁。若操作者存在呼吸道感染症状,应佩戴口罩或避免接触新生儿。

2、抱姿正确性:

需采用横抱姿势托住婴儿头颈部。新生儿颈椎肌肉未发育完善,不当抱姿可能导致颈部过度屈伸。正确手法应一手托住臀部,另一手支撑头颈部,保持脊柱呈自然直线。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建议采用袋鼠式护理,直接皮肤接触更利于生命体征稳定。

3、环境温度:

分娩室需维持26-28℃的适宜温度。新生儿出生后体表温度会快速下降0.5-1℃,寒冷刺激可能引发呼吸窘迫。接触者体温过低时如手部冰凉应暂缓抱婴,可先通过温水袋预热双手。高危儿建议在辐射保暖台完成初步护理后再进行接触。

4、体温稳定:

需监测新生儿核心体温维持在36.5-37.5℃。体温过低可能影响代谢功能,过高则增加脱水风险。接触过程中要避免包裹过厚导致过热,可通过触摸婴儿后背判断体温状态。出现体温波动时应立即停止接触,交由医护人员处理。

5、母婴接触:

产后30分钟内开始母婴皮肤接触能促进催产素分泌。持续1小时以上的接触有助于稳定新生儿心率、血糖,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剖宫产母亲可延迟至术后清醒状态进行,期间可由父亲替代执行清洁抱持。

新生儿护理需建立系统化操作规范。除关注首次接触安全外,建议住院期间所有接触者均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日常护理中应观察婴儿觅食反射、握持反射等原始反射状态,定期测量头围、身长等发育指标。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保持均衡营养摄入,每日增加500大卡热量。居住环境应保持通风但避免直接对流风,婴儿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每日更换。出现异常哭闹、喂养困难或皮肤黄染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评估。

上一篇:岩鹿乳康片是一种什么药 下一篇:外阴长了一个硬疙瘩摸着疼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