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吸收后多数情况下可以种植牙,但需评估骨量是否满足种植条件。牙槽骨吸收程度较轻时,通过骨增量手术可创造种植条件;吸收严重者需结合三维影像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牙槽骨吸收程度与种植可行性:
牙槽骨吸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轻度吸收骨高度剩余8毫米以上可直接进行常规种植;中度吸收骨高度5-8毫米需通过上颌窦提升、骨劈开或引导骨再生技术增加骨量;重度吸收骨高度不足5毫米需采用块状骨移植或牵张成骨术重建颌骨结构。术前需通过锥形束CT精确测量骨密度及神经管位置。
二、骨增量手术的常见方式:
引导骨再生术采用生物膜隔离软组织促进骨生长,适用于局部骨缺损;上颌窦底提升术通过侧壁开窗或冲顶法增加上颌后牙区骨高度;自体骨移植从下颌升支或髂骨取骨,具有最佳成骨效果。骨替代材料如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可与自体骨混合使用,减少取骨量。
种植术后需维持口腔卫生,使用冲牙器清洁种植体周围,避免吸烟影响骨结合。每半年进行专业维护,通过探诊深度检测和影像学监测骨整合状态。骨质疏松患者需评估全身骨代谢状况,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日常饮食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咀嚼训练可刺激骨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