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积性皮炎可能由静脉功能不全、长期站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屏障受损、局部感染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瘙痒、水肿、溃疡、硬化等症状。
1、色素沉着:
淤积性皮炎早期症状多表现为下肢皮肤出现棕褐色或铁锈色色素沉着,常见于踝关节周围。这种色素沉积与红细胞外渗后含铁血黄素沉积有关,长期站立或久坐会加重症状。日常需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睡眠时可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
2、瘙痒不适:
患者常出现持续性瘙痒,尤其在夜间加重,抓挠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瘙痒与局部炎症介质释放及皮肤干燥有关。建议使用尿素软膏、凡士林等保湿剂缓解干燥,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洁患处。
3、局部水肿:
下肢凹陷性水肿是典型表现,按压后可见明显压痕。水肿与静脉高压导致毛细血管滤过增加相关。白天可穿戴二级压力医用弹力袜,配合踝泵运动促进淋巴回流。
4、皮肤溃疡:
疾病进展可能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多发生于小腿下1/3内侧。溃疡与局部缺血、营养不良及反复感染有关。需定期消毒换药,必要时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莫匹罗星软膏控制感染。
5、皮肤硬化:
慢性期可见皮肤增厚硬化呈皮革样改变,称为脂性硬皮病。这与长期炎症刺激导致纤维组织增生有关。严重者需采用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或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改善循环。
淤积性皮炎患者需控制体重避免下肢负荷过重,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促进伤口愈合,避免高盐饮食加重水肿。每日进行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低冲击运动,睡眠时垫高下肢15-20厘米。出现溃疡渗液、发热等感染征象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