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动静脉瘘可通过手术修复、血管内介入治疗、压迫疗法、药物控制、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动静脉瘘通常由创伤、医源性损伤、先天性血管畸形、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

1、手术修复:

开放性手术是根治动静脉瘘的主要方式,包括瘘管结扎术、血管重建术等。对于瘘口较大或伴随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者,需通过手术分离异常连接的动静脉,恢复正常血流路径。术后需监测肢体远端血运,预防血栓形成。

2、血管介入:

腔内治疗适用于部分局限性瘘,采用弹簧圈栓塞、覆膜支架植入等技术封闭瘘口。该方法创伤小,但需评估瘘管解剖特点,术后可能出现内漏或支架移位,需定期复查血管造影。

3、压迫疗法:

对于小型外周动静脉瘘,可尝试超声引导下压迫闭塞。通过外部加压阻断异常血流,促进血栓机化。该方法成功率约40%,需配合多普勒监测,避免压迫过度导致组织缺血。

4、药物控制:

药物无法根治但可缓解症状,常用利尿剂呋塞米、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减轻心脏负荷,抗凝药华法林预防血栓。合并感染时需用抗生素头孢曲松,心衰患者需联合地高辛。

5、定期监测:

未治疗的动静脉瘘需每3-6个月评估心功能、瘘管变化。监测内容包括心脏超声、CTA检查及肢体周径测量。先天性小型瘘可能长期稳定,但妊娠或剧烈运动可能加重分流。

动静脉瘘自愈概率极低,日常需避免瘘区外伤或剧烈摩擦。饮食注意低盐高蛋白,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不超过1500ml。适度进行非负重运动如游泳,避免增加心输出量的等长运动。出现肢体肿胀、心悸加重时需立即就医,先天性血管畸形患者建议遗传咨询。

上一篇:牙釉质受损有什么危害 下一篇:眼睛几度为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