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局部冷敷、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方式治疗。接触性皮炎通常由金属饰品、化妆品、植物汁液、化学制剂、紫外线等因素引起。
1、远离过敏原:
立即停止接触可疑致敏物质,如镍制耳环、含香料护肤品等。职业暴露者需穿戴防护手套,新购衣物建议清洗后再穿。过敏原检测可帮助明确具体致敏物质。
2、皮肤降温处理:
急性期用冷藏生理盐水湿敷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2次。避免搔抓或热水烫洗,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3、外用药物选择:
轻中度皮炎可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他克莫司软膏、氧化锌糊剂。渗出明显时先用硼酸溶液收敛,合并感染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面部及皮肤褶皱处选择弱效激素。
4、系统性用药:
泛发性皮炎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止痒。严重病例短期服用泼尼松,剂量逐周递减。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适用于顽固性病例。
5、特殊疗法干预:
慢性苔藓样变采用窄谱UVB光疗,每周3次持续6周。生物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可用于难治性病例。职业性皮炎患者需进行系统性脱敏治疗。
日常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彩椒,限制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压力过大可能加重症状。运动时选择低强度瑜伽或游泳,避免汗液长时间刺激皮肤。皮肤屏障修复期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效果最佳。病程超过2周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