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乙肝核心抗体阳性通常可以怀孕生宝宝,是否需干预取决于乙肝表面抗原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主要评估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状态、病毒DNA载量、肝功能水平、孕期抗病毒治疗必要性以及新生儿免疫阻断措施。
1、表面抗原检测:
若仅核心抗体阳性而表面抗原阴性,提示既往感染已恢复或隐匿性感染,传染风险极低。需复查乙肝两对半确认是否伴随表面抗原阳性,单纯核心抗体阳性不影响妊娠。
2、病毒载量评估:
表面抗原阳性者需检测HBV-DNA定量。病毒载量低于2×10^5 IU/ml时母婴传播概率小于3%,高于此阈值需在孕晚期启动抗病毒治疗,首选替诺福韦等妊娠B级药物。
3、肝功能监测:
孕期每1-2个月需检测ALT水平。ALT持续正常无需特殊处理;若出现异常升高>2倍上限,需鉴别是否乙肝活动或妊娠合并肝病,必要时进行肝穿刺活检。
4、抗病毒治疗时机:
高病毒载量孕妇建议在妊娠24-28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酯,可使母婴传播率降至1%以下。治疗需持续至产后1-3个月,停药后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反弹。
5、新生儿免疫阻断:
所有乙肝孕妇所生新生儿需在出生12小时内完成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接种完成后7个月需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阻断成功率可达95%以上。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孕妇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避免生食海鲜等可能携带肝炎病毒的食物。规律进行产前检查,妊娠28周后每两周监测胎动和肝功能。分娩方式选择以产科指征为主,剖宫产不降低传播风险。哺乳期母亲若未进行抗病毒治疗且新生儿完成免疫接种,母乳喂养不受限制。家庭成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日常接触不会导致病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