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具有传染性,可能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给家人。
1、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家庭成员间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存在风险。母婴传播是重要途径,携带病毒的孕妇分娩时可能传染给新生儿。性接触也是传播方式之一,配偶间需注意防护。
2、日常接触安全性:
共餐、拥抱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病毒不通过消化道传播,无需隔离餐具。唾液中的病毒含量极低,正常社交活动不会造成传染。但皮肤黏膜破损时接触感染者血液仍需谨慎。
3、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家属应完成全程接种。感染者应单独使用修眉刀等个人用品,伤口需妥善包扎。育龄夫妇孕前应进行筛查,新生儿出生后需及时接种免疫球蛋白和疫苗。定期检测乙肝五项可及时发现感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限制高脂食物。适当进行太极拳、散步等温和运动,增强免疫力。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与病毒载量,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及时就医。家属应给予心理支持,避免歧视态度,共同学习疾病知识,消除不必要的恐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