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时物理降温不建议贴脚底。脚底皮肤较厚且远离核心体温调节区域,降温效果有限,还可能因局部过冷引发不适。
物理降温主要通过增加散热面积实现退热,推荐选择大血管流经部位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区域。这些部位皮肤薄、血流丰富,冷敷或温水擦拭能更有效传导热量。使用退热贴时应避开眼周、胸口及足底等敏感或效果差的部位,单次冷敷不超过20分钟,避免皮肤冻伤。
体温超过38.5℃时需配合药物退热,物理降温仅作为辅助手段。婴幼儿及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冷敷不当可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持续高热或伴随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脑膜炎等严重感染。
发热期间需保持室温25℃左右,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每小时补充200毫升温水或淡盐水,避免脱水加重体温升高。饮食选择小米粥、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忌油腻辛辣。监测体温变化时,建议每4小时测量一次腋温并记录波动曲线,便于医生判断病情进展。若物理降温后体温无下降趋势或反复升至39℃以上,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需抗生素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