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可通过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等药物治疗。乳腺炎可能与乳汁淤积、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乳房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乳腺炎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头孢呋辛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β-内酰胺酶阳性菌有效;合并厌氧菌感染时联用甲硝唑。用药期间需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
2、止痛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乳房胀痛和炎症反应。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能降低前列腺素合成,减轻局部红肿热痛症状。哺乳期使用需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单次剂量不宜超过400mg。

3、通乳处理:
乳汁淤积是重要诱因,需保持乳汁排出通畅。哺乳前热敷促进乳腺管扩张,采用正确哺乳姿势避免乳头皲裂。手法按摩从乳房外围向乳头方向推挤,配合吸奶器辅助排空残余乳汁。
4、局部护理:
冷敷可减轻急性期肿胀疼痛,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使用蒲公英捣碎外敷或金黄散膏药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注意保持乳头清洁,哺乳前后用生理盐水擦拭预防细菌定植。
5、感染监测:
形成脓肿需外科切开引流,超声检查可明确脓腔范围。体温持续超过38.5℃或出现寒战需警惕脓毒血症,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感染加重,必要时静脉输注抗生素。

日常增加维生素C和锌摄入增强免疫力,哺乳期穿戴无钢圈哺乳文胸减少压迫。乳房出现硬块时避免剧烈运动,可做扩胸运动促进淋巴回流。症状持续48小时无改善或化脓需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慢性乳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