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喝酒确实可能增加肝癌风险。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等有毒物质,长期过量饮酒可能引发酒精性脂肪肝、肝炎甚至肝硬化,这些病变都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长期饮酒会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和修复。初期可能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此时肝细胞内堆积过多脂肪,出现肝区不适、乏力等症状。若持续饮酒,可能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表现为黄疸、腹水等。最终可能形成肝硬化,肝脏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失去正常功能。
酒精性肝病发展为肝癌通常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纯性脂肪肝,此时戒酒并配合治疗可逆转病变。第二阶段出现肝纤维化,肝脏开始形成瘢痕组织。第三阶段发展为肝硬化,此时肝癌风险显著增加。据统计,约5%-15%的肝硬化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肝癌。
预防酒精性肝病的关键在于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宜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完全戒酒。日常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肝脏代谢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对于已出现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超声监测。治疗方面可选用保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肝硬化患者需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肝癌早期可通过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则需考虑靶向药物或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