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肠胀气可通过按摩中脘穴、天枢穴、关元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等穴位促进排气,通常由饮食不当、肠道菌群失衡、胃肠动力不足、消化酶缺乏、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

1、中脘穴:

位于肚脐上方四横指处,用指腹顺时针轻柔按压5分钟,刺激胃经可缓解胃部胀满。饭后半小时操作效果更佳,配合热敷能加速胃肠蠕动。

2、天枢穴:

脐旁两寸对称分布,双手拇指同时向内按压至微酸胀感,每次持续3秒重复10次。该穴位直接作用于结肠曲部,对肠鸣音亢进型胀气效果显著。

3、关元穴:

脐下三横指处,掌根环形揉动配合深呼吸,每次10圈共3组。此穴调节下焦气机,适合久坐导致的肠道淤滞,按摩后建议慢走20分钟增强效果。

4、足三里:

膝盖外侧凹陷下三寸,拇指垂直用力按压产生放射感,两侧交替各2分钟。作为保健要穴,长期按摩可改善整体消化功能,减少胀气复发频率。

5、内关穴:

腕横纹上两寸两筋之间,掐按至局部发红发热。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缓解精神性腹胀,与腹式呼吸同步进行效果更明显。

日常可食用白萝卜、山楂、陈皮等理气食材,避免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餐后半小时进行散步或瑜伽扭转体式,睡眠时选择左侧卧位减轻腹腔压力。若伴随持续腹痛、血便或体重下降需及时消化科就诊,排除肠梗阻或炎症性肠病等器质性疾病。长期胀气者建议补充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制剂,必要时完善胃肠镜或氢呼气试验检查。

上一篇:哪些人不能吃仁青芒觉 下一篇:眼睛几度为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