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内陷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鼓膜内陷通常由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轻微内陷在消除诱因后多可自行恢复。
1、生理性鼓膜内陷:
常见于感冒、鼻炎或气压骤变时,咽鼓管通气受阻导致鼓膜内陷。表现为耳闷、听力轻微下降,无化脓性分泌物。可通过咀嚼、打哈欠等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配合鼻腔冲洗、热敷耳部缓解症状。多数患者在原发病缓解后1-2周内恢复。
2、病理性鼓膜内陷:
可能与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持续性耳鸣、耳痛或反复中耳积液。需通过鼻内镜、声导抗检查明确病因。慢性病变可能造成鼓膜粘连,需采用咽鼓管吹张术治疗,严重者需行鼓膜置管术。
日常避免用力擤鼻及潜水等气压变化活动,保持鼻腔通畅。急性期可练习瓦尔萨尔瓦动作改善通气,慢性患者建议每日进行耳部按摩。合并过敏性疾病需控制接触过敏原,肥胖者需减重以降低咽鼓管周围软组织压迫风险。若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或出现听力显著下降,需耳鼻喉科专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