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肠镜检查前需做好肠道准备、饮食调整、药物管理、身体评估和陪同安排五项准备。主要有完全清肠、检查前24小时流质饮食、暂停抗凝药物、评估麻醉风险和安排家属陪同。
1、完全清肠:
检查前需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泻药彻底清洁肠道。清肠效果直接影响检查准确性,通常需在检查前4-6小时完成服药,直至排出清水样便。清肠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度腹痛或肛门刺激感,需保持适量活动促进肠蠕动。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变化,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饮水量。
2、流质饮食:
检查前24小时需采用无渣流质饮食,可进食米汤、藕粉、清肉汤等透明液体。禁止食用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及红色、紫色色素食品。糖尿病患者可选择无糖流质,避免检查当日低血糖。饮食控制不足可能导致肠腔残留影响观察,严重时需重新准备。
3、药物调整: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者需提前5-7天遵医嘱暂停用药。高血压患者检查当日可用少量水送服降压药。胰岛素使用者应调整剂量防止低血糖。特殊用药情况需提前与麻醉医师沟通,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影响麻醉安全。
4、麻醉评估:
检查前需完成心电图、血常规等基础检查评估麻醉风险。严重心肺疾病、过度肥胖或困难气道者需特殊评估。感冒发热、急性呼吸道感染应推迟检查。告知医师过敏史和既往麻醉不良反应史,有助于制定个体化麻醉方案。
5、陪同安排:
检查后24小时内禁止驾驶和高空作业,需成年家属全程陪同。麻醉苏醒后可能出现短暂头晕、恶心,需在复苏室观察1-2小时。携带既往肠镜报告和病理结果供医生参考。检查后2小时可先饮温水,无不适再逐步恢复低渣饮食。
无痛肠镜后建议选择粥类、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饮食2-3天。检查后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发热需及时就医。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5-10年定期筛查。肠息肉切除术后需根据病理类型制定随访计划,腺瘤性息肉患者通常需1年内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