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阿司匹林并发消化道出血需立即停用药物并就医,治疗方式包括止血治疗、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必要时输血或内镜下止血,同时调整抗栓方案。消化道出血可能由阿司匹林损伤胃黏膜、原有消化道疾病、药物相互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
1、立即停药: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保护作用,导致黏膜糜烂甚至溃疡出血。发现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时,首要措施是停用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避免进一步损伤。但需注意,心脑血管高危患者停药需由医生评估替代抗栓方案。
2、止血治疗:
急性期需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通过强力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痂形成。严重出血者可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降低门脉压力,或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纠正凝血异常。血红蛋白低于70g/L需输注红细胞悬液维持组织供氧。
3、内镜干预:
对于活动性出血或内镜下可见血管残端,需行急诊胃镜下止血,包括钛夹夹闭、肾上腺素局部注射或氩离子凝固术。Forrest分级Ⅰ-Ⅱ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成功率超过90%,可显著降低再出血率和手术需求。
4、病因处理:
完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需采用铋剂四联疗法根除治疗。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需联合套扎或组织胶注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应筛查消化道肿瘤,尤其伴有消瘦、贫血等报警症状时。
5、抗栓调整:
出血稳定后,心脑血管高风险患者需在1-2周内重启抗栓治疗,可换用氯吡格雷等P2Y12抑制剂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二级预防需权衡血栓与出血风险,必要时采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胃黏膜保护剂方案。
消化道出血恢复期应选择低纤维少渣饮食,逐步从流质过渡到软食,避免辛辣、过热食物刺激黏膜。可适量补充铁剂纠正贫血,但需与抑酸药物错开服用时间。日常监测粪便颜色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胃镜。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以减少再出血风险,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阿司匹林与降糖药的相互作用。建议建立用药日记记录抗栓药物与胃黏膜保护剂的服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