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破裂通常由排便用力过度、长期便秘、妊娠腹压增高、久坐久站及局部感染等因素引起。
1、排便用力:
排便时过度用力会增加直肠静脉丛压力,导致痔核表面黏膜破损。尤其干硬粪便通过时易摩擦痔核,造成机械性损伤。改善排便习惯可降低风险,必要时可使用润肠药物辅助。
2、长期便秘:
便秘使粪便在肠道滞留变硬,排便时需反复用力,持续压迫痔核血管。伴随肛周静脉回流受阻,黏膜脆性增加易破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规律排便有助于预防。
3、腹压增高:
妊娠期子宫增大或腹水等病理状态,使腹腔压力持续升高,阻碍直肠静脉回流。痔核充血肿胀后表面黏膜变薄,轻微刺激即可破裂。建议侧卧位减轻压迫,避免提重物。
4、久坐久站:
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影响盆腔血液循环,导致痔静脉淤血扩张。局部组织缺氧使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可能出现自发性渗血或破损。每小时活动5分钟可改善循环。
5、局部感染:
痔核表面糜烂后继发细菌感染,炎症反应会加速组织坏死脱落。可能伴随脓性分泌物和剧烈疼痛,需配合抗生素治疗。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是关键预防措施。
日常建议采用温水坐浴缓解不适,每日2次每次15分钟;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减少摩擦;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精;增加燕麦、火龙果等高纤维食物摄入;规律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若出现持续出血、血栓形成或剧烈疼痛,需及时就医进行硬化剂注射或套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