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可能由膝关节扭转、长期负重、退行性变、运动创伤、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弹响、交锁、活动受限等症状。
1、关节疼痛:疼痛多位于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隙,屈伸活动时加重,下蹲或上下楼梯时尤为明显。急性期疼痛剧烈,慢性期多为钝痛,可能与半月板撕裂后刺激滑膜有关。轻度损伤可通过休息、冰敷缓解,严重者需关节镜修复。
2、关节肿胀:损伤后48小时内出现关节积液,表现为髌骨周围膨隆,皮肤温度升高。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可通过加压包扎、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双氯芬酸控制炎症。
3、关节弹响:膝关节屈伸时出现清脆弹响或卡嗒声,多见于桶柄样撕裂。弹响伴随疼痛或交锁时提示机械性阻挡,需通过MRI确诊,部分患者需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或缝合术。
4、关节交锁:突发性膝关节卡在某一角度无法活动,需手动解锁或缓慢晃动恢复。交锁常由撕裂的半月板碎片卡压关节面导致,反复发作需关节镜清理,术后配合直腿抬高训练强化股四头肌。
5、活动受限:表现为下蹲困难、步态异常或无法完全伸直膝关节。慢性损伤可能继发肌肉萎缩,需通过超声波治疗缓解粘连,配合靠墙静蹲、坐位伸膝等康复训练改善关节稳定性。
半月板损伤后应避免深蹲、爬山等负重活动,日常行走使用护膝支撑。饮食增加富含胶原蛋白的鱼类、蹄筋,补充维生素C促进结缔组织修复。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关节活动度,急性期过后可逐步进行平衡垫训练增强本体感觉。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持续交锁,需考虑关节镜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