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体征主要包括上腹疼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黑便及腹部肿块。这些表现可能由肿瘤生长、消化道出血、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
1、上腹疼痛:
早期多表现为间歇性隐痛或饱胀感,进食后加重;进展期疼痛转为持续性,可放射至背部。疼痛与肿瘤侵犯胃壁神经或周围组织相关,约60%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表现。
2、食欲减退:
肿瘤导致胃容量减少或分泌功能紊乱,患者常出现早饱感、厌恶肉类等特定食物。这种厌食具有渐进性特点,与普通食欲不振不同,往往伴随进食后不适感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因胃窦部肿瘤造成幽门梗阻而完全拒食。
3、体重下降:
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10%需高度警惕。癌组织消耗大量能量,加之进食减少、吸收障碍共同导致进行性消瘦。晚期患者可能出现恶病质状态,表现为肌肉萎缩、皮下脂肪消失等重度营养不良体征。
4、黑便:
肿瘤溃烂出血时,血液在消化道内氧化形成柏油样黑便。出血量较大时可伴呕血,小量持续出血则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该症状提示肿瘤已侵犯血管,约30%病例以此为首要就诊原因。
5、腹部肿块:
晚期患者可在剑突下触及质硬、不规则的包块,多由肿瘤浸润周围组织形成。肿块通常固定不移动,按压可能有压痛。伴随体征包括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Virchow淋巴结转移或脐周皮下结节Sister Mary Joseph结节。
胃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日常需注意饮食规律,减少腌制、烟熏食品摄入,戒烟限酒。出现持续性消化不良症状时,建议及时完善碳13呼气试验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术后患者需少量多餐,优先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12预防贫血,并根据体力状况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