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鼻内镜检查、鼻分泌物涂片检查、鼻激发试验等方式诊断。
1、皮肤点刺试验:
将微量过敏原提取液刺入前臂皮肤,15分钟后观察局部风团反应。该方法快速直观,可同时检测数十种常见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阳性反应表现为直径大于3mm的红色丘疹伴瘙痒,需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比较。
2、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通过抽血检测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抗体水平。适用于皮肤条件差或服用抗组胺药的患者,可定量检测吸入性过敏原如蒿草花粉、蟑螂抗原等。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总IgE升高提示过敏体质可能。
3、鼻内镜检查:
使用硬质或软性内窥镜观察鼻腔黏膜状态。典型表现包括下鼻甲苍白水肿、黏膜表面水样分泌物附着。可鉴别结构性鼻炎、鼻息肉等病变,检查前需停用鼻用减充血剂至少48小时。
4、鼻分泌物涂片检查:
采集鼻腔分泌物进行细胞学染色,高倍镜下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嗜酸粒细胞常超过5%,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多。该方法辅助鉴别感染性鼻炎,需在症状发作期采样。
5、鼻激发试验:
将可疑过敏原直接作用于鼻黏膜,监测喷嚏次数、鼻分泌物量等指标。作为金标准用于科研或疑难病例诊断,需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单位进行。阳性反应表现为速发型鼻痒、连续喷嚏发作。
日常建议减少接触已知过敏原,使用防螨床品、空气净化器降低暴露风险。鼻腔冲洗可清除附着过敏原,推荐每日1-2次生理盐水冲洗。规律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有助于改善鼻黏膜免疫功能,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