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晚期患者临终前常见征兆包括呼吸困难加重、意识模糊、四肢冰冷、尿量减少、食欲丧失、心率异常、皮肤淤斑和喉部痰鸣。这些表现与多器官功能衰竭相关,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1、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显著加剧,平卧时血氧饱和度快速下降。因肺循环淤血加重及呼吸肌衰竭,常需持续吸氧或无创通气,听诊可闻及广泛湿啰音。此时抬高床头60度可部分缓解症状。
2、意识障碍:
脑灌注不足导致嗜睡、谵妄或昏迷,昼夜节律紊乱多见。与代谢产物蓄积、低钠血症相关,可能出现人物定向力丧失或幻视。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提示脑干功能受损。
3、末梢循环衰竭:
四肢未梢皮肤温度进行性下降,指甲床发绀,按压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超过5秒。与心输出量锐减相关,常伴血压进行性下降,桡动脉搏动微弱难以触及。
4、尿量锐减:
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甚至无尿,尿色深黄伴泡沫。肾前性因素为主,与肾灌注压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相关。血肌酐水平短期内快速上升,利尿剂反应差。
5、进食困难:
完全拒食伴吞咽反射减弱,肠鸣音消失。因胃肠道淤血及代谢性酸中毒,可能出现咖啡样呕吐物。此时静脉营养支持效果有限,以口腔湿润护理为主。
6、心律紊乱:
频发室性早搏、房颤伴慢心室率或室速,心电图显示QRS波增宽。电解质紊乱和心肌细胞凋亡导致电活动不稳定,除颤仪常显示不可电击心律。
7、皮肤改变:
骶尾部及骨突处出现淤斑样皮损,压之不褪色。微循环障碍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皮肤湿冷伴大理石样花纹是末梢灌注不足的特征表现。
8、死亡咆哮:
喉部积聚分泌物产生特征性痰鸣音,咳嗽反射消失无法排痰。与吞咽功能丧失、呼吸道清除能力下降相关,听诊可闻及大气道粗湿啰音,吸痰仅能暂时缓解。
临终阶段需注重舒适护理:保持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口腔护理每日4-6次。控制疼痛可使用吗啡类镇痛药,但需注意呼吸抑制风险。室温维持在24-26℃,湿度50%-60%。家属应避免强行喂食,可通过抚触、语言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出现上述征兆时建议联系安宁疗护团队,进行症状控制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