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性交疼痛可通过盆底肌训练、局部润滑剂使用、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疼痛通常由盆底肌损伤、激素水平变化、心理因素、伤口愈合不良、阴道干涩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训练:
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群力量,改善因分娩导致的肌肉松弛。每天进行3组收缩放松练习,每组10-15次,持续收缩5秒后放松。生物反馈治疗可辅助精准定位肌肉群,配合呼吸训练效果更佳。坚持6-8周可显著改善性交时肌肉协调性。
2、局部润滑剂:
哺乳期雌激素水平下降易致阴道黏膜干燥,选用水溶性润滑剂可减少摩擦疼痛。避免含甘油或香料成分的产品,推荐医用级透明质酸凝胶。使用前需确认无伤口感染,配合前戏延长能提升润滑效果。长期干涩需排查是否存在萎缩性阴道炎。
3、心理疏导:
产后焦虑和分娩创伤可能引发阴道痉挛。认知行为疗法可缓解对疼痛的预期性恐惧,伴侣参与的情绪安抚很重要。逐步暴露疗法从非生殖器接触开始过渡,配合腹式呼吸放松训练。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需转介心理科专业干预。
4、药物治疗:
局部雌激素软膏适用于顽固性萎缩性改变,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急性期疼痛,但哺乳期用药需评估风险。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考虑低剂量阿米替林,需注意嗜睡等副作用。所有药物使用前需排除感染和子宫内膜异位症。
5、物理治疗:
低频电刺激能促进盆底血液循环,加速会阴侧切伤口愈合。超声波治疗可软化瘢痕组织,适用于硬结疼痛明显的患者。激光治疗通过光生物调节作用改善黏膜弹性。需在产后6周评估后进行,10-15次为一个疗程。
建议穿着透气棉质内裤避免会阴潮湿,每日温水坐浴1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饮食增加亚麻籽、深海鱼类等富含欧米伽3食物,减少辛辣刺激摄入。恢复期采用侧卧位减少盆底压力,逐步尝试非插入式亲密行为建立信心。若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或伴随异常出血,需妇科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粘连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