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动脉栓塞五P是指肢体急性缺血时出现的五个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苍白、无脉、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
1、疼痛:
突发剧烈疼痛是急性动脉栓塞最常见的首发症状。疼痛通常发生在栓塞部位远端,呈持续性且难以缓解,与缺血导致的组织缺氧和代谢产物堆积有关。疼痛程度与缺血严重性相关,静息痛提示缺血已进入临界状态。
2、苍白:
栓塞远端肢体皮肤呈现蜡样苍白,是因动脉血流中断导致毛细血管床血液排空所致。皮肤温度显著降低,可通过触诊感知温度变化梯度,最冷处常位于栓塞部位以远10-15厘米。抬高患肢时苍白加重,下垂时可能出现淤血性发绀。
3、无脉:
栓塞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消失是诊断的关键依据。需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认,常见栓塞部位包括股动脉分叉处、腘动脉和肱动脉。近端动脉可能触及增强的搏动,远端则完全消失,形成鲜明对比。
4、感觉异常:
早期表现为远端肢体麻木或针刺感,随缺血进展出现感觉减退甚至消失。神经纤维对缺氧敏感,感觉障碍通常早于运动功能障碍出现。检查时应测试轻触觉和两点辨别觉,足部振动觉消失是严重缺血的表现。
5、运动障碍:
肌肉无力是最早出现的运动症状,严重时出现足下垂或腕下垂等瘫痪表现。被动牵拉缺血肌肉可引起剧烈疼痛。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提示不可逆肌肉坏死可能,此时即使恢复血流也可能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出现五P症状需立即就医,6小时内为黄金救治期。治疗前需严格卧床,避免患肢受压或热敷。保持患肢低于心脏水平以增加侧支循环供血,禁止按摩以防血栓脱落。确诊后需进行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严重缺血需行导管取栓或血管旁路手术,术后需监测再灌注损伤。恢复期应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血管超声。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注意肢体保暖避免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