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咳嗽可能由病原体刺激、气道高反应性、继发感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阵发性干咳、夜间加重、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1、刺激性干咳:
支原体肺炎初期以阵发性干咳为主,咳嗽剧烈但少痰。病原体侵入呼吸道后直接损伤纤毛上皮,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反射性干咳。患者常描述为喉咙发痒或异物感诱发咳嗽,冷空气或说话时症状加剧。
2、夜间咳醒:
约60%患者出现夜间咳嗽加重现象,平卧时气道分泌物倒流刺激喉部,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加剧咳嗽反射。部分患者伴随喘息音,易与哮喘混淆,但听诊多无典型哮鸣音。
3、迁延不愈:
咳嗽持续时间常超过2周,支原体可长期潜伏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内,持续释放毒素引发炎症反应。即使退热后咳嗽仍可持续3-4周,X线胸片显示肺部阴影吸收滞后于症状改善。
4、伴随症状:
咳嗽多与低热、咽痛、头痛等症状并存,可能与支原体产生的过氧化氢等毒素有关。部分患者出现耳痛、皮疹等肺外表现,儿童常见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5、继发咳嗽:
病程后期可能出现咳黄痰,提示合并细菌感染。支原体破坏呼吸道屏障后,易继发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此时需联合抗生素治疗。
支原体肺炎咳嗽期间建议保持室内湿度50%-60%,适量饮用蜂蜜水缓解喉部刺激,避免辛辣食物。选择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增强肺功能,咳嗽持续超过4周或出现咯血需复查胸部CT。儿童患者可进行拍背排痰护理,成人可尝试蒸汽吸入稀释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