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可能与生长激素缺乏有关,但并非唯一原因。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确实会导致身高增长迟缓,但矮小症的病因还包括遗传因素、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多种情况。
生长激素由脑垂体分泌,对骨骼和肌肉发育起关键作用。若儿童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出现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生长速度缓慢等症状。确诊需通过血液检查测量生长激素水平,并结合骨龄评估。
1、生长激素缺乏型矮小症:
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匀称性身材矮小,年生长速度不足4厘米,骨龄明显落后实际年龄。治疗主要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替代疗法,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范用药。同时要保证充足睡眠,夜间生长激素分泌量占全天的70%以上。
2、非生长激素缺乏型矮小症:
包括家族性矮小、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等生理性原因,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等病理性因素。这类患者生长激素水平正常,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家族性矮小儿童应注重营养均衡,每天保证500毫升牛奶、1个鸡蛋的优质蛋白摄入。
日常护理需注意三点:保证每天1小时纵向运动如跳绳、篮球;晚上10点前入睡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饮食多选择富含锌的海产品、动物肝脏。若发现孩子身高长期低于标准值,应及时到儿科内分泌专科就诊评估。定期监测生长曲线图,记录每月身高变化情况,这对判断生长发育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