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和生物制剂等方式治疗。接触性皮炎通常由过敏反应、刺激物、遗传因素、免疫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避免接触过敏原
接触性皮炎的首要治疗措施是识别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常见过敏原包括镍金属、染发剂、橡胶制品、化妆品中的香料或防腐剂等。患者可通过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日常生活中需使用无香精的清洁产品,佩戴防护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已知过敏物质。对于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必要时需调整工作岗位。
2、外用药物
急性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缓解炎症反应,渗出明显时可用硼酸溶液湿敷。慢性肥厚性皮损可选用卤米松乳膏等强效激素。非激素类药膏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面部及儿童患者。使用前需清洁患处,薄层涂抹,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强效激素。
3、口服药物
瘙痒剧烈时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缓解症状。严重泛发性病例需短期系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适用于顽固性病例。口服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避免突然停药导致反跳现象。
4、光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适用于慢性顽固性接触性皮炎,每周治疗2-3次,通过调节局部免疫反应减轻炎症。治疗期间需佩戴防护眼镜,避免照射正常皮肤。光敏性皮炎患者禁用,治疗前后需严格防晒,可能出现皮肤干燥等副作用。
5、生物制剂
针对难治性病例可考虑使用度普利尤单抗等生物制剂,通过阻断特定炎症因子改善症状。治疗前需筛查结核等感染性疾病,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生物制剂价格较高,通常作为其他治疗无效时的选择。
接触性皮炎患者日常应穿着纯棉宽松衣物,避免搔抓患处,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有助于皮肤修复。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减少尘螨等过敏原接触。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长期使用强效激素导致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建立完整的过敏档案有助于预防复发,必要时可进行脱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