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其严重程度需结合病理分级、症状表现及并发症风险综合判断。
1、轻度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腺体萎缩范围局限在胃窦部,无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多数患者仅表现为轻微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进食,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
2、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萎缩范围扩大伴随肠上皮化生,可能出现餐后腹痛、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此类情况需定期胃镜监测,药物治疗包括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等。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需进行根除治疗,以降低癌变概率。
3、伴随癌前病变:
若病理检查发现中重度异型增生,属于胃癌癌前病变阶段,需每3-6个月复查胃镜并考虑内镜下切除治疗。此类患者应严格禁烟酒,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监测血清胃蛋白酶原比值等肿瘤标志物。
长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选择清蒸、炖煮等烹饪方式,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豆制品。避免腌制、烟熏食品,每日进行30分钟步行等有氧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建议40岁以上患者每年完成胃镜检查,出现黑便、持续呕吐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