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可通过发病速度、症状持续时间、疼痛特征等区分急性与慢性。急性胆囊炎起病急骤,表现为右上腹剧痛伴发热;慢性胆囊炎症状反复且较轻,多为隐痛或消化不良。
1、发病速度
急性胆囊炎通常在饱餐或油腻饮食后数小时内突发,症状进展迅速,疼痛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慢性胆囊炎起病隐匿,症状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患者常无法明确回忆具体发病时间。
2、症状持续时间
急性胆囊炎症状持续超过6小时且无缓解,严重者可持续数天;慢性胆囊炎症状呈间歇性,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1-2天,症状缓解期可达数周。
3、疼痛特征
急性胆囊炎疼痛为持续性右上腹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按压胆囊区时疼痛加剧。慢性胆囊炎多为右上腹闷胀感或隐痛,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但极少出现剧烈绞痛。
4、伴随症状
急性胆囊炎常伴38℃以上高热、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等全身炎症反应。慢性胆囊炎以嗳气、腹胀、餐后饱胀感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偶有低热但无显著全身反应。
5、影像学差异
超声检查中急性胆囊炎可见胆囊壁增厚超过3毫米、胆囊周围积液等急性炎症征象;慢性胆囊炎多显示胆囊萎缩、壁毛糙或胆囊结石,但无急性渗出性改变。
无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发作期均应避免高脂饮食,建议选择清蒸鱼、嫩豆腐等低脂食物。急性发作需立即禁食并就医,慢性患者可规律进食少量多餐,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消化功能。日常注意记录症状发作诱因与频率,定期复查胆囊超声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