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直接遗传疾病。其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的作用:
家族中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血脂代谢异常、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等,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概率。常见的遗传性血脂异常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这类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容易早期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2、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行为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时,也会促进血管病变发展。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往往超过遗传因素。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需采取综合措施。饮食上建议控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即使存在遗传易感性也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