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过乙肝疫苗的人仍有感染乙肝的可能,但概率极低。疫苗保护率可达95%以上,接种后需定期检测抗体水平。
1. 疫苗保护机制与失效原因:
乙肝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表面抗体抗-HBs提供保护。抗体水平随时间可能下降,部分人接种后未产生足够抗体免疫无应答。免疫缺陷人群、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免疫应答不足。疫苗储存不当或接种程序不规范也可能影响效果。
2. 感染风险与高危场景:
抗体水平低于10mIU/ml时存在感染风险。接触乙肝患者血液或体液、使用未消毒医疗器械、不安全性行为等是主要传播途径。医务人员、乙肝患者家属等高风险人群需特别注意。
3. 预防与应对措施:
完成全程接种后1-2个月应检测抗体滴度。抗体不足者可补种1-3剂疫苗。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伤口接触他人血液后立即清洗消毒。若发生高危暴露,7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紧急阻断。
日常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力,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鱼类、豆制品和维生素丰富的深色蔬菜。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能改善免疫功能,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接种疫苗后仍需定期体检,肝功能异常时及时就医。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和病毒载量,避免饮酒及使用损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