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多数由尿路梗阻引起,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因和积水程度。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长期未治疗可导致肾功能损害。
1、尿路梗阻性因素:
结石、肿瘤或前列腺增生等机械性阻塞是最常见原因。输尿管结石可能造成突发性腰腹痛伴血尿;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通常进展隐匿,可能伴随消瘦或贫血。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多见于儿童,表现为反复泌尿系感染。
2、功能性排尿障碍:
神经源性膀胱或糖尿病膀胱病变会导致尿液滞留。这类患者常有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症状,膀胱残余尿量增加易引发上行性感染。妊娠期子宫压迫输尿管属于生理性积水,分娩后多自行缓解。
3、炎症与反流因素:
慢性肾盂肾炎可引起输尿管瘢痕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多见于儿童。反复发热、尿常规异常是典型表现,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肾实质纤维化。结核性尿路感染造成的狭窄常累及输尿管全程。
4、其他系统性疾病:
腹膜后纤维化会包裹输尿管,多与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盆腔放疗史患者可能出现输尿管周围组织硬化。这类患者往往伴有腰背钝痛、下肢水肿等压迫症状。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高草酸饮食如菠菜、浓茶。适度进行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跑跳加重腰部负担。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积水变化,出现发热、腰痛加剧需立即就诊。长期积水患者应每半年评估肾功能,控制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