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筛查建议在怀孕11-13周+6天进行早期筛查,怀孕15-20周+6天进行中期筛查。
早期筛查主要通过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和母体血清学检查,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中期筛查通过母体血清学检查,进一步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缺陷风险。两次筛查时间窗口均需严格把握,过早或过晚可能影响检测准确性。
1、早期筛查:
怀孕11-13周+6天是早期筛查的最佳时机。此阶段通过超声检查可清晰观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结合母体血液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和游离β-hCG水平,能有效筛查21-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早期筛查有助于尽早发现高风险胎儿,为后续诊断性检查预留充足时间。
2、中期筛查:
怀孕15-20周+6天适合进行中期筛查。此阶段通过检测母体血液中甲胎蛋白、游离β-hCG、游离雌三醇等指标,可进一步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同时筛查胎儿神经管缺陷风险。中期筛查对早期筛查结果具有补充验证作用,两者结合能提升整体筛查效能。
孕妇应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当补充叶酸等营养素。筛查前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筛查后根据医生建议定期产检,高风险孕妇需进一步接受羊水穿刺或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孕期适当散步等轻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但需避免过度劳累。筛查期间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