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驼背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运动康复、支具矫正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主要与骨质疏松、脊柱退行性变、肌肉萎缩、姿势不良和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因素有关。
1、物理治疗:
热敷、电疗和超声波等物理疗法能缓解脊柱周围肌肉紧张和疼痛。针对骨质疏松引起的驼背,脉冲电磁场治疗可促进骨形成。专业康复师指导下的手法矫正能改善轻中度脊柱变形,需每周2-3次连续治疗。
2、药物治疗:
钙剂配合维生素D3是基础用药,阿仑膦酸钠等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疼痛明显时可用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考虑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运动康复:
墙天使练习、麦肯基伸展等针对性训练能增强背部肌群力量。水中运动可减轻关节负荷,太极拳和八段锦能改善身体平衡。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低强度锻炼,避免前屈和旋转脊柱的剧烈动作。
4、支具矫正:
定制式脊柱矫形器适用于椎体压缩骨折急性期,每天佩戴不超过8小时以免肌肉萎缩。弹性腰围适合轻度驼背的日常支撑,需配合肌肉锻炼防止依赖。支具使用需经康复医师评估,定期调整松紧度。
5、手术治疗:
椎体成形术适用于新鲜压缩骨折,经皮穿刺注入骨水泥稳定椎体。严重畸形需行脊柱截骨矫形术配合内固定,术后需3-6个月康复训练。手术风险较高,通常作为保守治疗无效后的选择。
建议每日摄入1000-1200毫克钙和800-1000IU维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和小鱼干。避免久坐和提重物,坐姿时使用腰靠垫保持脊柱生理曲度。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雨天注意防滑跌倒。晒太阳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建议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的柔和日光,每次15-30分钟。心理上需正视年龄相关改变,避免因体态问题产生社交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