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损伤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药物治疗、透析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肾损伤通常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药物毒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梗阻等原因引起。
1、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导致肾损伤的常见基础疾病。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能有效延缓肾功能恶化。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等。
2、药物治疗:
肾损伤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这些药物具有降低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3、透析治疗:
当肾损伤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时,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通过体外循环清除体内代谢废物,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进行物质交换。两种透析方式各有优缺点,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手术治疗:
某些特定类型的肾损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肾动脉狭窄可进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尿路梗阻需解除梗阻原因如碎石术或输尿管支架置入。终末期肾病患者可考虑肾移植手术。
5、生活方式调整:
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0.6-0.8g/kg,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g,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
肾损伤患者需坚持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肾功能指标。注意预防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当出现严重水肿、少尿或无尿、意识改变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