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酸痛可通过热敷按摩、适度运动、药物缓解、物理治疗、病因治疗等方式改善。酸痛可能由肌肉劳损、病毒感染、纤维肌痛综合征、电解质紊乱、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因素引起。
1、热敷按摩:
局部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建议使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酸痛部位15-20分钟。配合拇指指腹环形按压酸痛肌肉群,重点按摩肩颈、腰背等易劳损区域,每日2-3次可有效松解肌筋膜粘连。
2、适度运动:
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等,每次30分钟以内,能促进乳酸代谢并增强肌肉耐力。运动后需进行充分拉伸,重点放松股四头肌、腓肠肌等大肌群,避免突然停止运动导致代谢废物堆积加重酸痛。
3、药物缓解: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可短期使用,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适用于痉挛性疼痛。中成药如追风透骨丸对风湿性酸痛有效,使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长期服用产生胃肠道副作用。
4、物理治疗:
经皮神经电刺激通过低频电流阻断痛觉传导,超声波治疗能促进组织修复,两者均需专业医师操作。对于顽固性酸痛可采用冲击波治疗,通过机械应力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环,一般需3-5次疗程。
5、病因治疗:
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酸痛需抗病毒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需配合认知行为疗法。电解质紊乱者应补充钾、镁等矿物质,慢性疲劳综合征需进行睡眠管理和压力调节,病因解除后酸痛症状可显著缓解。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每日饮水1500-2000ml促进代谢废物排出,饮食中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等抗炎食物。避免长时间维持固定姿势,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睡眠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如酸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关节肿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排查风湿免疫性疾病等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