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患者出现腹泻通常提示病情进展,属于不良信号。腹泻可能反映阑尾炎症加重或已出现穿孔等并发症。
一、腹泻与阑尾炎病情的关系:
阑尾炎早期多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并非典型症状。若出现腹泻,需警惕两种情况:一是阑尾化脓性炎症刺激肠道蠕动加快;二是阑尾穿孔导致腹腔感染,引发感染性腹泻。后者常伴随发热、腹肌紧张等全身中毒症状,粪便可能呈黏液脓血便。临床统计显示,约15%的阑尾炎穿孔患者会出现明显腹泻症状。
二、不同病理阶段的应对措施:
单纯性阑尾炎阶段可通过静脉抗生素控制感染,但腹泻提示病情进展时需急诊手术干预。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需立即行腹腔镜或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需持续监测电解质平衡。若已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可能需先经皮穿刺引流再择期手术。术后腹泻可能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有关,需调整用药方案并补充益生菌。
日常护理需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腹泻期间选择低渣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恢复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推荐南瓜、胡萝卜等易消化食材。术后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促进肠蠕动。监测排便频率与性状变化,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需及时复诊。保持腹部保暖,采用热敷缓解肠痉挛疼痛,但体温超过38℃时应停止热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