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月经量少属于正常现象。这与体内泌乳素水平升高抑制排卵有关,多数无需特殊处理。
一、生理性原因:
哺乳期间垂体分泌的泌乳素会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雌激素水平较低,子宫内膜增生不足。此时月经可能表现为周期不规律、经量减少甚至暂时闭经,医学上称为哺乳期闭经。这种状态通常持续到哺乳频率降低或断奶后,随着激素水平恢复,月经量会逐渐恢复正常。
二、需关注的情况:
若伴随头晕乏力、异常出血或哺乳停止3个月后仍未恢复月经,需排查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宫腔粘连等病理性因素。产后宫腔操作史者出现经量锐减,需通过超声检查排除子宫内膜损伤。
哺乳期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重点补充铁、叶酸及优质蛋白,如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和豆制品。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有助于盆底肌恢复,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观察月经变化的同时,需注意避孕措施,因排卵可能先于月经恢复出现。若哺乳结束后月经持续稀少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妇科内分泌检查评估卵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