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样癌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学治疗等方式干预。湿疹样癌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免疫功能异常、激素水平变化、环境致癌物暴露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糜烂、乳头乳晕湿疹样改变、局部瘙痒疼痛等症状。
1、手术切除:
根治性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乳房切除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适用于乳腺湿疹样癌,广泛局部切除术可用于其他部位皮损。术后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CA15-3和影像学检查。
2、放射治疗:
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调强放射治疗能精准靶向肿瘤床区域。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姑息性放疗可缓解疼痛出血症状。
3、靶向治疗:
HER2阳性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EGFR抑制剂西妥昔单抗对部分病例有效。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明确靶点。
4、免疫治疗:
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可用于PD-L1高表达患者,联合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能增强疗效。治疗期间需监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5、化学治疗:
晚期患者可采用含蒽环类、紫杉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如AC方案多柔比星+环磷酰胺或TP方案紫杉醇+顺铂。化疗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日常护理需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摩擦,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饮食建议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适量补充维生素A/E增强皮肤屏障功能。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术后患者应避免上肢剧烈运动。出现新发皮损或原有皮损扩大需及时就诊,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