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使用牙线可能由操作不当损伤牙龈、过度清洁破坏牙釉质、引发牙齿敏感、增加牙缝扩大风险、交叉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规范使用手法、控制使用频率、选择合适牙线类型、保持工具清洁、定期口腔检查等方式避免。
1、牙龈损伤:用力过猛或错误角度使用牙线可能划伤牙龈,导致出血或炎症。建议采用轻柔的上下滑动方式,避免横向拉扯。若牙龈持续出血需暂停使用并就医。
2、牙釉质磨损:每日多次使用粗硬牙线可能磨损牙齿邻面釉质。选择超细膨胀牙线,控制每日使用不超过2次。牙齿邻面已有缺损者需咨询医生改用牙间隙刷。
3、牙齿敏感:牙线过度清洁会使牙本质暴露,出现冷热刺激痛。存在楔状缺损者应避免使用含蜡牙线,可改用含氟牙线配合抗敏感牙膏护理。
4、牙缝增宽:长期暴力使用牙线可能导致牙周膜松弛。中老年人或牙周病患者应选用扁平牙线,配合定期牙周维护治疗防止牙齿移位。
5、细菌传播:多人共用牙线或未清洁的牙线盒可能传播致病菌。建议每人单独使用独立包装牙线,使用前后用清水冲洗牙线手柄,存放于干燥环境。
正确使用牙线需配合巴氏刷牙法,每日使用一次即可达到理想清洁效果。牙线辅助清洁后建议用含氟漱口水巩固,牙龈红肿期间可暂时改用冲牙器。定期口腔检查能及时发现由牙线使用不当导致的牙龈萎缩或邻面龋坏,糖尿病患者及佩戴矫正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专用牙线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