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焦虑症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约70%-80%的患者症状可显著改善,部分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老年焦虑症的治疗效果主要与病程长短、共病情况、治疗依从性等因素相关。
药物治疗是老年焦虑症的核心干预手段。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以及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如文拉法辛是临床常用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劳拉西泮适用于短期症状控制,但老年人使用时需警惕跌倒风险。
心理治疗对认知功能保留较好的患者效果显著。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暴露疗法适用于特定恐惧症状。团体心理治疗可改善社交退缩,家庭治疗有助于构建支持系统。
生活方式调整具有基础性作用。规律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可提升γ-氨基丁酸水平。地中海饮食模式补充ω-3脂肪酸可能改善情绪调节。保持每天7-8小时优质睡眠对症状缓解至关重要。
共病管理直接影响预后。合并高血压患者需监测β受体阻滞剂对情绪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要防范低血糖诱发焦虑发作。认知功能评估应每6个月进行,早期发现痴呆倾向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杀倾向时需立即就医。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口干等药物副作用,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方案。坚持随访复查能有效预防复发,建议初期每月复诊,稳定后每3个月评估一次。